班級 日間部 資二孝 主題 綜合

指導老師

林宜蓁 老師 閱讀圖書 每組一本

各組組長及報告題目

   第一組書名:我不再沉默

   第二組書名: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第三組書名:在深夜電影院遇見佛洛伊德

   第四組書名:父後七日

   第五組書名:告白

   活 動 照 片 精 采 紀 錄  

 

活 動 成 果 精 采 內 容

父後七日

一、相關書訊(書籍簡介)

○○六年,劉梓潔以短短四千字的〈父後七日〉,驚豔在座評審,奪下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在那時,作家陳芳明早已讚道:它開闢了散文的全新版圖!而今,我們終於盼得《父後七日》成集,甚至多了一部作者編導的同名電影。

長達七個年頭的醞釀,劉梓潔將此自比為一段旅程,回首自己到都市求學、工作與生活的歲月。書中處處可見的,正是由中南部北上的城鄉移民,對鄉愁與生存的刻劃感觸,而她獨特的敘述節奏與風格,更在此被鮮明地展示了出來。

講離去,能令悲傷輕盈;寫思鄉,卻童趣橫溢;獨居獨行在城市與愛情裡時,竟又有如旅行異國般,無處不入地自適!如此尋常卻饒富滋味,那便是她文字裡感性真摯、最惹人凝睇的深情。

循著劉梓潔的筆下幾度回望,我們不自覺地、俯伏成一名離鄉的遊子,在那一篇篇回憶絮語中,找到了屬於你我鄉愁的共同記載。

 

二、內容佳句:

1. 我說,哥,我終於體會到一句成語了。以前都聽人家說,累嘎愈靠北,原來             

   靠北真的是這麼累人的事。  P.28

2. 不要隱藏淚水與脆弱,最堅強的人,總是平和地與他們再一起。P.41

3. 你知道嗎?那時,我突然感覺到,盡管我可以不斷開車重遊,但事實上,我離 

  那條童年的路已經越來越遠了。P.93

 

三、我的觀點:

1.     重點

    我知道, 我人生最最荒謬的一趟旅程已經啟動……  父親走後的七天,葬禮成了一場又悲又喜的荒謬鬧劇;但七天結束後,對父親的思念卻開始無止盡地綿延

    半夜,葬儀社部隊送來冰庫,壓縮機隆隆作響,跳電好幾次。每跳一次我心臟就緊一次。有時候我才刷牙洗臉完,或者放下飯碗,聽到擊鼓奏樂,道士的麥克風發出尖銳的咿呀一聲,查某囝來哭!神奇的是,果然每一次我都哭得出來。

    父親突然辭世,久未返家的女兒再次歸來,竟是送父親最後一程!繁文縟節的喪葬儀式,一樁樁接連而來,卻反而讓原本悲傷的父喪,陷入了荒謬可笑的混亂情境。送父親回家得留住「最後一口氣」;葬儀社的土公仔說什麼,就得照著做。七日過後,女兒返回居住的台北。卻在父後某月某日,在香港飛往東京的班機上,

下意識想著,回到台灣入境前記得為父親買一條黃長壽這半秒鐘的念頭,讓她足足哭了一個半小時。也才發現,原來對父親離開的悲傷與思念並未遠去,反而成為了一種永恆的存在…… 尤其女主角騎車背著用電腦合成拼湊的父親遺照,在百無禁忌的荒誕粗糙中,卻微妙呈現出台灣草根文化裡那種雖不工整卻自成一格的生命情調。而在行禮如儀的庶民喪葬文化中,最深的痛楚慢慢浮現,切膚的傷痕慢慢被撫平,隨著文中人物的父後七日以及後來更長時間的逃避與面對,也讓觀眾跟著完成一趟療癒之旅,而為思念的親人找到自己心中一處永遠平靜安詳的所在。畢竟無論是聲嘶力竭的哭爸或是文學與電影,所殊途同歸追求的,不就正是那最終的釋然。

    之後〈父後七日〉這本書因為很受歡迎所以被改拍成電影,父後七日這本書由劉梓潔親自改編成劇本,並與王育麟導演合導成這部電影。2010年完成拍攝後,在香港電影節播放時,便得到許多的熱烈迴響;不過這部電影在我們台灣這裡尚未正式的上映,但是這部電影在其他國家已經受到許多的國際影展邀約,這部電影的好評一直持續不斷!

 

2.推薦及閱讀的理由

原本討論很久很久,我們組員才合力想到一起演出這本書的戲劇以及表達深入的情感給各為沒看過的同學和師長們看,而我本來不知道有這本書,只聽組員的推薦和說明才慢慢的對這本書產生興趣,也知道前幾年有出電影,而且造成大家的熱烈歡迎和支持,剛開始只看了電影,覺得蠻不錯的!凸顯表達父親的思念以及父親過世7天後的故事和發展,電影和書籍的不同差別在於,電影可以比較能表達出那種思念悲傷感,而且要人演到這麼到位也很不簡單!而書本的情節點影裡有描寫到但是差別在於書本的後面內容描述作者之後的事情。雖然都一樣的片名,但是用個同不種的表達方式表達,就會呈現比較不一樣的情緒和其他的觀賞和閱讀風味。最後想說,這本書很感人,值得我們一看在看,甚至是讓我們印象深刻!

 

四、組員心得

110514 劉永成

 這本書描寫的是在我們生活中,會看到的一些喪禮,裡面雖然有一些笑點,但是忠就還是有把傷離死別的情感給描述並且表達出來,有一幕是喪禮結束,女主角要回到香港,卻在機場的吸菸室裡,慢慢的想念父親還有一些跟父親的對話,後來一陣煙霧,卻出現了爸爸的身影,坐在女主角的旁邊,像是告訴她該準備好情緒了,最後一幕,可以說是讓我非常感動的一個畫面。

  這樣的喪禮,在台灣幾乎很常見到,尤其是自己的長輩,我有親身體會到,當坐在喪禮的場所時,會有一種想紓解一下自己的情緒一樣,不顧一切的把對過世的人思念,一一的呈現出來,不管旁人是誰或者對錯,心裡都會想發洩一下。

  這本書有出電影版的,不過還是覺得都一樣。而裡面最多的還是女主角對父親的思念比較多,甚至是許多內心戲,這本書是聽朋友們的介紹才選的,聽說很不錯,也有很多溫馨感人的話,想說可以來當這次的讀書會分享書籍。讓更多人可以去欣賞一下,因為這本書真的很值得我們好好的讀一讀。

 看過電影再來看書本,就會覺得很多音效是只有電影才有,跟書本比起來還是電影勝書本!也覺得書本的內心戲很多。甚至會覺得電影比較好看,有寫實的畫面還有表達的思念感更為貼切,以及比較容易詮釋給觀賞者感受到的東西,書中的內容也深刻寫出失去父親的傷痛,可以讓讀者想像那種畫面,是個很不簡單的事情。不過還是比較喜歡電影所演出的畫面,因為寫實又比較能體會到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