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閣書法集序         倪摶九


    傑閣連勝彥先生,本省書法大宗師秋圃曹先生之高弟也。搏九因任職國民大會,乃獲與傑閣兄訂交,進而由傑閣之介,獲接秋圃先生清風,因與澹廬諸君子遊,目睹澹廬、換鵝各書會之活躍於三臺。近年來,又以傑閣主持中國書法學會、澹廬基金會之蓬勃發展,耿耿精誠,貫注於文化、教育事業中,而不為政治、功利所羈絆,於是益敬其為人。
    曾憶初識傑閣時,偶爾詩文往還,互託神會,余贈以長歌,傑閣回贈家藏靈飛經,一笑互珍,至今未能忘。前詩作時,傑閣尚未赴大陸各地遊覽,余於詩中有意來日作嚮導,陪傑閣環遊神州名山勝蹟,循序陪觀龍門二十品、泰山經石峪、秦皇嶧山碑、曲阜天鳳、五鳳殘石、西安碑林等故都珍粹,乃至於秦磚漢瓦、滇中二爨等等狂想;但如今時移事易,傑閣已遍觀大陸各地區墨林千古無上神品矣,而摶九竟迄未返大陸一遊,傑閣室內所懸拙作,似應取而擲地矣!一笑。
          中國書法學會自創立以來,歷經書法界先進慘澹經營,雖奠悠久宏基,然至傑閣之積極經營為尤盛。此固多賢心血之累積,而傑閣之全心全意投入,則使其光輝益發燦爛也。今傑閣以耳順之年,為書法藝術貢獻心力,樂此不疲,實家風之胤化,與師道之薪傳,有以致之。
          中國書法之演變,先賢先進各家闡述記載,燦然大備。往者無論,近世書壇如羅振玉、王國維、葉恭綽、傅增湘、吳稚暉、于右任諸先賢前後振興創造,益成翰墨盛之更始。秋圃曹先生諸弟子,從師命、慕古烈,挺拔其間,乃有三臺書道之弘揚。前於何創時書法展中獲觀在臺前賢遺墨之吉光片羽,衷心景佩,不能自已。然回觀臺灣史乘,無論私人著述或政府文獻機關所編纂者,均未列有文苑傳目,乃至此一地區同胞歷經荷蘭、日本各國之殖民統治下,於艱難困阨中,奮力保存我中華文化瑰寶人士事蹟,多湮沒而不彰,殊深浩歎!
          圃曹先生在臺振興中國書法藝術之成功,貴於其不慕名利,不好浮名,以孤臣遺老之懷抱,保存我國固有之文化,並以仲尼有教無類之精神,陶鑄三臺青年碩彥,使能其春風化雨之下,承接此一文化歷史責任。於是澹廬書會出,換鵝書會興,從此秋圃先生之苦心孤詣,成就三臺書林之盛。傑閣先生雖以繼志承意,光大清傳先生輸資興學之偉業;更復涵濡翰墨,賡續其師弘揚書藝之志節。尤能於稍涉政事,迅速跳出藩籠,開張天岸;輸資奮力,主持中國書法學會,遍歷國際墨壇,揚我崇高文化盛蹟於各邦。如非「志道、據德、依仁、游藝」賢者胸襟,曷能於二三十年間成此偉業,傑閣之可愛可敬者在此。
          據日前報載,新加坡學術界集議於中國文字有一新的共識。經調查,新加坡青少年智商之所以高,乃因學習中國文字而激發,良以中國文字之六書,由象形乃至於假借、轉注,蘊有足以激發青少年腦細胞活動之效用;與英文、拉丁文或其他各種羅馬字均不相同。其原因在於拼音文字之單純,缺乏腦細胞刺激性也。此種發現,新加坡專家亦延伸至亞洲各中國文字使用之地區,吾人不可不善自珍惜此一結論,並重視其功能之發揮。
          然,當前由於電子資訊科學之快速發展,一切文字都將運用電腦軟體輸入及滑鼠尋覓所取代,導致文字之書寫逐漸為青少年所摒棄,如無適當方法加以維護保存,則不久之將來,世界各種文字均將藏之於電腦而不為人類所書寫,如此則書法僅成為藝術品,而無實用價值矣,此點願傑閣兄偕同學會諸先生加以研究之。本年為二○○○年前夕,照往例大英百科全書應於本年重編十年一次之新版出書,然報載,該全書已決定不再出版印刷版,而於本年十一月改製電腦磁碟片,提供免費上網,由讀者自閱,據稱首日即有一千七百萬人上網,嚴重塞車,尚待改進。大英百科全書公司破斧沈舟,冒破產危險,以求在電子資訊中保存未來生機之舉,足證人類文化已面臨電子科學滅絕之空前危機,傑閣兄及書法學會諸君子,應與世界各國有志於文字保存者共圖之。
          上所論,似乎超出傑閣先生個展專輯之範圍,然筆者藉先生個展,期望先生於展覽外,毅然更負起書法界更新更大之責任,傑閣兄以為然否?又報載: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等機關因所纂之「臺灣史」一書已絕版,擬將重新修訂,更盼傑閣掌握此一機會,促請修史者增列文苑等傳記,以存本地耆賢之豐功偉蹟,洵為當前之要務,並誌大陸來臺書法家事蹟於文苑士類,不可因其流寓而忽略其對臺灣書法發展之貢獻也。
          者為寫此序,特專攝名書法家吳稚暉先生八十八歲以周篆榜書「介壽堂」橫額,現懸於總統府大禮堂上者,圓渾均勻,誠為鐵劃銀鉤之精品,並題拙詩一章,求正於大雅之前。其詞曰:「巍巍吳稚老,篆書世所宗。蟠龍立壁壘,展翼出雲龍。筆下千鈞重,墨間古意濃。堂前瞻介壽,共仰大夫松。」傑閣兄法書四體俱工,中歲乃有創意,然創意決不離經,秋老亦然。于右老創而成為大家,秋老守亦成為大家,稚老亦守亦創,更成為大家矣,傑閣其勉之。謹以此照附序,並希 傑閣兄珍之。
          國八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國父誕辰,山左倪摶九於介壽館北亭,時年八十有五。

吳稚老篆書介壽堂橫額攝影一幀。

《回目次》